媒体医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非凡十年系列 老外在江苏丨马宁:“老家”徐州是我永远的牵挂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9日
浏览次数:

编者按:近期,江苏省友协与国际在线联合打造《我在江苏这十年》系列报道。报道以在苏外国友人的角度和视野,讲述江苏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江苏。本期专访的主人公是马宁,他以留学生视角,描述十年来徐州的发展变化。

人物介绍:2006年,马宁从巴基斯坦来到徐州,成为徐州医科大学的第二批留学生,他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生涯均在徐州度过。2022年,马宁以麻醉科博士后的身份入职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目前,他已与一位徐州姑娘组建了家庭,定居中国。

国际在线江苏报道(高一芳):“我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徐州的大街小巷。徐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迹浩繁。”近期,在接受国际在线江苏频道采访时,马宁回顾起在徐州求学的经历。

在华国际友人马宁 供图 徐州市外办

马宁的普通话可以用“流利”来形容,儿化音和后鼻音都“锱铢必较”。

很难想象,2006年初到中国时,马宁仅17岁,他对中文一无所知。

“金鹰商场对面曾有片大空地,是老年人的聚集地,他们见到我很好奇,问我从哪里来的,是干什么的,我当时完全听不懂,然后他们就主动教我学习‘中国’‘徐州’之类的简单词汇。”热情的徐州人让马宁备受感动,“七八个月的时间,我就能用中文正常沟通了”。

在马宁眼中,中文是他融入徐州的“入场券”。

2009年,徐州医科大学举办了首届汉语演讲比赛,马宁顺利当选为主持人,负责介绍参赛者的信息,“我非常激动,也很高兴能作为留学生代表,向大家传递汉语的魅力。”

十年间,徐州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马宁感受深切。

“第一次来学校时,我看到的景象是学校周边大面积的荒地,乘坐的是70路公共汽车,车很老,伴随的是‘咯吱咯吱’的声音。”马宁回忆道。

“现在,徐州的交通越来越发达,高架越来越多,地铁开通了3条;公交车线路多了,车内环境焕然一新。”

“我们学校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名称从‘徐州医学院’改为了‘徐州医科大学’,我所攻读的麻醉学专业蒸蒸日上。”

2012年本科毕业后,马宁曾回到巴基斯坦在医院工作3年,“我在巴基斯坦卡拉奇,为偏远地区的人们组织了近60个免费医疗营,为当地人检查身体。”

不久后,他产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当时他本想去加拿大求学,“但我闭上眼睛,还是很想念中国”,潜移默化的力量指引着他回到中国,回到徐州。

救死扶伤是马宁的学医初心。2015年和2019年马宁分别获得了徐州医科大学的校长奖学金,攻读麻醉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我想看到没有痛苦的世界,所以我博士课题是‘疼痛细胞水平机制’相关的研究。”

徐州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马宁的足迹,“我会主动去探索所生活的城市,曾多次去丰县、邳州市、贾汪区旅行、度假。其中,贾汪区大概去过有‘一万次’吧,在那里发生了很多故事。”

他卖了一个关子后,继续说道:“2021年,我跟一位美丽的徐州贾汪姑娘结婚了,这个姑娘一直支持着我,无论是我处在顺境还是逆境,她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她的出现,让我决定定居中国。”马宁说。

徐州,见证了他们的“跨国爱情”,也让马宁愈发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有时候,马宁会忘记自己“外国人”身份,“我跟上海同事聊天的时候,他问我有没有电瓶车,我告诉他在老家,他就说你如果要把电瓶车从巴基斯坦搬过来会比较麻烦,我才意识到自己已把徐州当‘老家’了。”

马宁毫不吝啬地表露对徐州深深的依恋之情:“徐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它越来越繁荣富强,也想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徐州,爱上徐州。”

作为短视频爱好者,马宁还想在视频网站Youtube展示他作为老外在中国的生活,“我会介绍徐州和其他地方的风俗、美食、特色建筑等,把充满魅力的中国展现给全世界。”

报道链接:https://js.cri.cn/2023-01-19/6315920d-42b8-40ff-2ce2-d31ffd543d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