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校友风采】董大龙援非日记:我在阿布欧舍中苏友谊医院做麻醉医生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3日
浏览次数:

不知不觉到苏丹已经半年多了,这里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来自医疗队和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的领导同事们及各位亲朋好友们的支持和关爱,让我时时感受到了温暖和感动。在完成了隔离和休整后,我们克服了水土不服、伤病困扰、语言障碍、防疫压力等各种困难,开始了全面的复诊工作,作为一名麻醉医生,我也终于走进了手术室,与队友们一起开启了为苏丹患者诊疗的新征程。从2002年大学开始学习麻醉到现在有接近20年的时间了,今天能够用我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为苏丹患者实施麻醉,为苏丹患者的手术安全保驾护航,我感到非常满足。非常感谢医疗队的各位领导和我的家人朋友们给我的鼓励和帮助,感谢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新青年麻醉论坛的各位老师们这么多年来给我的指导和帮助,后面我会继续坚持“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和队友们一起为更多的苏丹患者送去我们的技术和温暖,为中苏友谊贡献我们的力量。——徐医2002级校友、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援非医师董大龙


阿布欧舍原是苏丹首都喀土穆南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1971年,第一批中国援苏丹医疗队进驻阿布欧舍,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医疗援助工作,阿布欧舍也成为苏丹知名度很高的小镇,当地民众亲切地将中国援建的阿布欧舍友谊医院称为“中国医院”。2020年4月,由于疫情形势严峻,中国医疗队暂时停止了诊疗工作。当我们再次来到这里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苏丹患者对我们充满了期待,他们都在期盼着我们早日恢复诊疗。从我们上班的第一天起,在医院里就随处可见很多的苏丹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大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请中国医生看病的,很多都是一家老小带着吃的住的等生活用品慕名而来,看到我们这些穿着隔离衣戴着N95口罩和面屏的“全幅武装”的中国医生时,他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充满热情地说:“杜克土了C一尼,过意思(中国医生,好样的)!”前边还在为天气的炎热和隔离衣的闷热苦恼,后边看到这些苏丹人给我们的鼓舞顿时感觉酷热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尽快奔赴工作岗位为苏丹患者解除病痛才是第一位的,这或许就是他们给我的精神力量吧。

在正式复诊之前,我首先赶到手术室,熟悉一下他们的麻醉设备和药品,以前虽然听说过这里工作条件会比较艰苦,但看到真实的情况后还是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这里麻醉药品的种类很少,这给早已熟悉国内良好医疗设备和条件的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刚开始我甚至都在怀疑,在这里我到底能不能把麻醉做好,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我的自信心也逐步建立了起来,这种顾虑也就逐渐打消了。

阿布欧舍医院麻醉科仅有一名医生和护士,他们对我非常友好。在我上班的第一天,麻醉医生阿布吉林就带着我熟悉手术室的各种设备和药品,耐心地给我讲解,他说阿拉伯语语速很快,很多话我听不明白,中间我会时不时打断他,请他慢一点讲,这位身材魁梧的麻醉医生对我并没有表现出一点不耐烦,反而更多的是耐心和笑容,充满了友好。在阿布吉林的帮助下,我们一起更换了麻醉机上的一些老旧配件,还补充了一些麻醉的药品,为以后的工作做好了准备。麻醉护士叫娜哒,是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娜哒非常热情,我在阿布欧舍医院实施的第一例麻醉就是在娜哒的帮助下完成的,我们一起工作非常融洽,几个月的共事过程中娜哒帮助了我很多,也教会了我很多。


阿布欧舍医院的麻醉医生虽然年龄比较大,但非常好学,平时共事时他总是不断地向我请教一些问题,我也是尽我所能去给他讲解,遇到一些特殊的患者时他会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我们共同去为患者实施麻醉,在一起共事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有限的条件之下我们一起给很多特殊患者成功实施了麻醉,在工作中建立了难忘的情谊。还有一位实习的医生,除了每天跟着我们在临床上学习以外,她还喜欢问我他们书本上的一些不太明白的知识点,这对我也是一种考验,每次给她讲解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也收获了很多。